封面學生|何啟文:獲HSYLC最高榮譽,入選哈佛HWeek!
在剛剛結束的哈佛中美學生領袖峰會(HSYLC)中,他憑借5科共計18分的成績以最高榮譽畢業,并成功獲得2025年"HWeek"的錄取資格,將于今年10月赴哈佛大學進行短期學習。
從幼兒園入園至今,何啟文在匯佳度過了十一載時光。今天,讓我們回溯這位IB學習者的成長軌跡。
哈佛中美學生領袖峰會(HSYLC)由哈佛大學本科學院直屬機構主辦,被《紐約時報》譽為"改變中國精英未來的中西教育融合體驗",每年吸引數千名亞洲精英學子角逐有限席位。
在峰會的Capstone Project環節,當大多數小組選擇較為常見的議題時,何啟文團隊卻將目光投向了社會階層流動這一深層結構。他們著眼于家庭背景與職業成功之間的間接關聯,并聚焦于其中的關鍵介質——教育。
家庭背景如何像一只"隱形的手"影響職業成就?而教育又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中間人"角色?這個看似社會學博士才會涉足的命題,成了這群中學生的攻堅對象。
最終,他們成功完成數據綜述,還提出了促進機會公平的政策思路,獲得了評委的高度認可,取得A+的好成績。
這種敢于直面復雜命題、并能自主開展系統性研究的能力,何啟文認為是源于匯佳IB課程長期以來對學生探究精神的重視與培養。
從小學PYP的超學科探究,到MYP的社區設計,再到DP階段的專題論文,學生逐步掌握如何確立研究方向、搜集與分析資料、構建論證并提出創新見解,自主探究已成為他們的學習本能。
他舉了個例子:在MYP階段的社區設計課上,他和團隊花了整整一年時間,開發一款幫助老年人使用社區醫院服務的軟件。
這個過程中,擔任初中部校長的MYP項目指導老師Monica給予了持續的關注和支持。“她會通過提問引導我們去發現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字體老人看得清嗎?操作符合老人習慣嗎等等”,何啟文補充道。
“我們反復討論了一個月,每天課后都聚在一起頭腦風暴,不斷推翻重來。”這種“折磨人”的過程,磨煉了他們的研究韌性。
從小學PYP成果展,到初中MYP的社區設計,再到DP階段的專題論文,自主探究思維貫穿了整個學習過程。何啟文已經完成了超過15個大小項目。
匯佳IB體系正是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項目制學習,為學生搭建起學術研究的完整框架。而這一框架的落地,則是得益于匯佳的探究式課堂與全方位支持:教師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同時提供從課后晚自習、學術“加油站”,到學部的心理輔導中心和各類學術工作室……甚至導育老師也會密切關注學生的狀態,與班主任形成“閉環管理”,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探索中獲得堅實的支撐。
▲校園開放日學長沙龍環節,何啟文作為學生代表向探校家長分享在校學習經驗
哈佛中美學生領袖峰會匯聚了全國1000多名學生,每個團隊都是臨時組建的隊伍,學生學術背景各異。
在團隊協作中,何啟文熟悉每個階段都要經歷“混亂、協作、成型”的過程,也明白團隊中每個人都必須有存在感。
例如團隊中有個內向的女生,最初很少發言。通過一次次溝通,何啟文發現她有著出色的設計天賦。
“當我們看到她以前制作的海報時,發現居然那么精美。”后來,這位女生不僅負責了全部海報視覺設計,還親手加入了3D模型元素。
這種知人善任的能力,來自何啟文作為學生會主席的工作經驗,也來自IB教育對溝通、社交、領導力等軟技能的重視。
峰會期間,何啟文注意到一個細節:有些同學需要借助翻譯器與海外導師交流,甚至在餐桌交談時也不例外。
“這讓我特別感謝匯佳的雙語教育。”何啟文說,小學時的自然拼讀課讓他即使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也能準確讀出來。“浸潤式的語言學習環境培養了我們用英語進行學術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當同齡人因語言障礙依賴翻譯器時,何啟文已經能用英語流暢闡述復雜的社會公平問題。
何啟文的父母對他在匯佳的成長深感欣慰:“我們對匯佳非常滿意,而且我們十分贊同學校‘懷祖國心,做世界人’的教育理念。這些年,我們親眼看到他學術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研究能力不斷提升,而這些能力都將讓他受益終身。”
【報名信息】
免費電話:400-8080-302
聯系人:歐陽老師 手機: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師 手機: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bjfmx.cn/huijia/dongtai/4494.html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電子郵箱:jiangyue2012@qq.com